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收入确认原则**:
- **旧准则**:收入确认的标准较为单一,通常基于商品交付或服务完成时点。
- **新准则**:引入了“五步法”模型,即识别与客户签订的合同、识别合同中的履约义务、确定交易价格、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单独的履约义务、在履行每一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这一变化使得收入确认更加灵活和合理,更好地反映了企业的经济实质。
2. **金融工具分类**:
- **旧准则**: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新准则**:简化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有助于减少分类上的复杂性,提高财务报表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 **租赁会计处理**:
- **旧准则**: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经营租赁费用化处理,融资租赁则资本化处理。
- **新准则**:几乎所有的租赁(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除外)都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这提高了租赁活动的透明度,更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4. **减值准备**:
- **旧准则**:减值测试主要基于已发生损失模型,即只有当有客观证据表明资产已经发生减值时,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 **新准则**: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要求企业根据历史数据、当前情况及对未来经济条件的预测来评估预期信用损失,并据此计提减值准备。这种方法能够更及时地反映潜在的风险。
5. **合并报表**:
- **旧准则**:对于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判断标准较为模糊。
- **新准则**:明确了控制的定义,强调了对被投资单位拥有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以及有能力运用此权力影响其回报的能力三个要素。这有助于提高合并范围的确定性和一致性。
以上是新旧会计准则的一些主要差异,这些变化旨在提升财务报告的质量,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帮助企业更好地向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传达其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