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云传》原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议封藩,登云谓:“天下籓屏,当各择其贤者,使训抚其民,岂可尽以不肖婴天下之重。”因条数事以献,语甚切。未几,疏劾兵部尚书崔景荣,且言:“近奉谕旨,许臣等指陈阙失。臣窃谓言官言事,亦须尊主权,崇正论,勿邀浮誉,取充位数。陛下亦宜垂意纳谏,勿使缄默者以为自全之计,而俾忠直之气郁而不舒。”疏入,不报。
十四年夏,大旱,上疏言:“旱灾已旬月,陛下斋居损膳,诚可感格。然伤麦既多,秋成未卜,若俟八九月而始行祷祀,恐岁事已晚。祈敕内外臣工,各抒忠悃,共图济急,而祈天永命之本,尤在陛下亲万几,勤庶政,综核名实,一正君心而已。”帝得疏,颇感动,欲付所司,为大学士张位所寝。
久之,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陈登云传》翻译: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明神宗万历五年考中进士,被授予鄢陵知县一职,后被征召为御史。他出京巡察辽东,上疏陈述安定边疆的十项策略,又请求尽快给予建立功勋者的奖赏,并改任巡抚山西。回朝后,恰逢朝廷讨论册封藩王之事,陈登云认为:“国家的屏障,应当选择贤能之人来训练和安抚百姓,怎能将重任交给不贤之人呢?”于是列举了几件事呈献给朝廷,言辞十分恳切。不久,他又上疏弹劾兵部尚书崔景荣,并说:“近来皇上允许我们指出朝政的缺失,但我认为言官进言,也应尊重皇上的权威,崇尚正直的言论,不要为了追求虚名而占据职位。陛下也应该留心接纳谏言,不要让沉默的人认为这是保全自己的手段,从而使忠诚正直的风气郁结而不畅通。”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
万历十四年夏天,发生大旱,陈登云上疏说:“旱灾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陛下斋戒并减少膳食,确实令人感动。然而受灾的麦子已经很多,秋天的收成还未可知,如果等到八九月才开始祈祷祭祀,恐怕一年的农事已经晚了。请求陛下命令朝廷内外的官员,各自发表忠诚的建议,共同应对紧急情况,而祈求天命长久的根本,更在于陛下亲自处理朝政,勤于政务,考核官员的实际政绩,端正自己的思想。”皇帝收到奏疏,颇为感动,准备将它交给相关部门,但被大学士张位阻止了。
过了很久,陈登云出京巡察河南。当时大饥荒,人吃人,副使崔应麟看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装了一袋拿给陈登云看,陈登云立即把它呈送朝廷。皇帝立刻派遣寺丞钟化民带着库银前往救济。陈登云三次出巡地方,他的风纪作风严厉。因为长时间未能升迁至京官,他便称病归乡。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