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罗提督,即罗芳伯,原名罗启伯,清代乾隆时期人,因其在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市)东乡出生,且后来在军事上的杰出表现而被尊称为“东乡罗提督”。但实际上,更广为人知的“东乡罗提督”称号往往指的是另一位历史人物——罗思举,他因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屡建战功,特别是在镇压白莲教起义和苗疆叛乱中表现出色,而获得此誉称。
罗思举(1768年-1834年),四川重庆府长寿县(今重庆市长寿区)人,出身贫寒,少年时曾参与过地方团练,后因勇猛善战被清政府重用。他在对抗白莲教起义的战斗中崭露头角,多次以少胜多,立下赫赫战功。由于其家乡位于长寿县东乡,故得名“东乡罗提督”。
罗思举的显著战功包括:
1. **白莲教起义**:嘉庆元年(1796年)至九年期间,白莲教在川、陕、鄂等地爆发大规模起义,罗思举率乡勇参战,以其机智勇敢和出色的指挥能力,多次击败起义军,成为清军中的重要力量。
2. **平定苗疆**:嘉庆十八年至道光初年,罗思举又转战贵州、湖南苗疆地区,参与平定当地苗民起义,同样取得了显著战绩。
3. **抗击英军**: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虽然此时罗思举已去世,但有传说称他曾被朝廷召回,参与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抗英斗争,但这部分记载多见于民间传说,史实依据不强。
因其战功显赫,罗思举被封为提督衔(提督为清代高级武官职衔),并获得了皇帝的多次赏赐。他的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了清中期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