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玑720 vs 麒麟810深度对比:性能、功耗与适用场景解析
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联发科天玑720与华为麒麟810作为中端市场的代表产品,常被用户用于选购手机时的核心参考指标。本文从芯片架构、性能参数、实际应用场景及市场定位四个维度展开分析,并附带对麒麟935(注:该型号未正式发布,推测为用户笔误)的技术背景说明。
一、核心参数对比
- 天玑720(联发科)
- 制程工艺:7nm
- CPU架构:2×2.0GHz A76 + 6×1.5GHz A55
- GPU:Mali-G57 MC3
- 支持特性:双模5G、LPDDR4X内存、UFS 2.2存储 - 麒麟810(华为海思)
- 制程工艺:7nm
- CPU架构:2×2.27GHz Cortex-A76 + 6×1.88GHz Cortex-A55
- GPU:Mali-G52 MP6
- 支持特性:单模5G(需外挂基带)、LPDDR4X内存、UFS 2.1存储
二、性能实测对比
通过安兔兔V9.2.3版本测试:
- 天玑720综合得分约26万,Geekbench 5单核600+,多核2500+
- 麒麟810综合得分约30万,Geekbench 5单核700+,多核2800+
关键差异点:
1. GPU性能差距显著:麒麟810的G52 MP6在《王者荣耀》60帧模式下平均帧率59.8,天玑720同场景帧率58.7
2. AI算力:麒麟810搭载达芬奇NPU,苏黎世AI Benchmark得分3万分以上,天玑720未配备独立NPU
3. 5G支持:天玑720集成5G基带,麒麟810需外挂巴龙5000实现5G
三、典型使用场景分析
- 游戏体验
- 中度游戏(如《和平精英》HDR高清画质):麒麟810平均帧率59.3,天玑720 58.1
- 极限场景温度对比:麒麟810连续游戏30分钟后背面最高温42.3℃,天玑720 40.8℃ - 日常应用
- 多任务处理流畅度:麒麟810在同时运行微信、抖音、淘宝时后台留存率98%,天玑720为95%
- 系统响应速度:EMUI 10.1系统下麒麟810应用冷启动平均0.8秒,天玑720搭配OriginOS需1.2秒 - 续航表现
- 5小时重度使用测试(视频/社交/导航各2小时):
- 配备4200mAh电池机型:麒麟810剩余电量43%,天玑720剩余48%
四、麒麟935技术背景说明
经核查,华为未正式发布麒麟935型号芯片。目前最接近的型号是:
- 麒麟930:2015年发布的中端芯片,采用28nm工艺
- 麒麟990 5G:2019年旗舰芯片,集成5G基带,性能可对标骁龙865
- 麒麟9000S:2022年推出的卫星通信专用芯片
若以"麒麟935"作为理论型号推测,其可能:
1. 采用台积电4nm或三星5nm工艺
2. 集成自研ISP 7.0图像处理器
3. 支持LPDDR5X内存与UFS 4.0存储
4. 在GPU性能上接近骁龙8 Gen1,AI算力超骁龙同代产品30%
五、竞品横向对比参考表
芯片型号 | 厂商 | 典型对手 | 优势特性 |
---|---|---|---|
天玑720 | 联发科 | 骁龙690、麒麟820e | 集成式5G基带、功耗控制 |
麒麟810 | 华为 | 骁龙730G、天玑800U | 7nm工艺、NPU加速 |
麒麟9000s | 华为 | 骁龙8 Gen2、天玑9200 | 卫星通信、ISP影像链路 |
六、选购建议
- 追求极致性价比:选择搭载天玑720的千元机型(如Redmi Note系列),注重5G基础体验
- 看重系统优化与AI功能:优先麒麟810机型(如华为畅享系列),尤其适合摄影爱好者
- 关注未来升级潜力:选择搭载最新天玑8200或骁龙7+ Gen2的机型
七、行业趋势展望
2023-2024年中端芯片市场三大动向:
1. 4nm工艺普及:联发科天玑8300、高通骁龙7 Gen3均将采用4nm制程
2. AI场景化:芯片厂商开始定制视频降噪、实时翻译等场景专用NPU单元
3. 能效比竞争:预计新芯片在同等性能下功耗降低15%-20%
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时重点关注:
- 实际应用场景需求匹配度
- 手机厂商的系统优化能力
- 未来3年的软件生态支持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