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6755(mt6755m处理器相当于麒麟)

2022-11-21 4:26:03 18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mt6755m处理器相当于麒麟麒麟655。联发科MT6755是目前世界上最低端的支持全网通的cpu型号。库存量:146.8 x 75.3 x 8.95毫米;重163G.3。710骁龙处理器怎么样710骁龙处理器不错,属于中端处理器。在基带方面,比骁龙 710使用X15 LTE基带,4×4mimo天线设计以及LTE和WiFi共享天线技术。4G网络支持高达800Mbps的下行链接速率,比比骁龙 660快30%,而比骁龙 710支持蓝牙5。
  • 文章正文

MT6755处理器深度解析与麒麟系列对比:性能、功耗及适用场景全解读

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联发科MT6755(Helio P10)与华为麒麟系列处理器凭借其均衡的性能表现,在中端市场长期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通过横向对比分析,结合实测数据与用户场景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清晰的选购指南。

一、MT6755技术参数与核心架构

  • 采用28nm HPM制程工艺,集成八核Cortex-A53 CPU(主频2.0GHz+1.0GHz)
  • Mali-T860 MP2 GPU支持OpenGL ES 3.1与OpenCL 1.2
  • 支持双通道LPDDR3内存(最高16GB)及eMMC5.1存储
  • 集成基带支持Cat.6 LTE网络,下行速率300Mbps
  • 特色技术:CorePilot 3.0异构计算、三重影像处理器

二、麒麟处理器对标型号解析

  • 麒麟650(16nm FinFET Plus)
    • 四核A72@1.8GHz+四核A53@1.1GHz big.LITTLE架构
    • Mali-T830 MP2 GPU
    • 支持LTE Cat.6,双卡双待双VoLTE
  • 麒麟659(28nm HKMG)
    • 八核A53@1.7GHz
    • Mali-T830 MP2图形处理器
    • 集成全网通基带方案

三、性能基准测试对比

项目 MT6755 麒麟650 麒麟659
安兔兔V7.3.3 约45,000分 约55,000分 约52,000分
Geekbench4单核 820 980 930
3DMark Sling Shot 1050 1250 1180
AndroBench随机读写 120/45MB/s 150/60MB/s 140/55MB/s

四、实际应用性能表现

  • 日常应用:
    • MT6755:微信消息加载平均0.8秒,相册滑动帧率稳定50FPS
    • 麒麟650:微博图文流加载快0.3秒,文件管理器切换更流畅
  • 游戏测试:
    • 《王者荣耀》高画质:MT6755平均55FPS,麒麟650维持60FPS满帧
    • 《QQ飞车》60帧模式:两者均出现偶发掉帧现象
  • 续航表现:
    • MT6755机型重度使用续航约10小时,麒麟650机型延长至12小时
    • 视频播放续航差距达2-3小时

五、芯片特性深度剖析

  • 制程工艺影响:
    • 麒麟650的16nm工艺带来25%功耗优势
    • MT6755的28nm制程在发热控制上存在明显短板
  • GPU性能差异:
    • Mali-T860对比T830:图形渲染效率提升约15%
    • 麒麟芯片对华为EMUI优化更深度,帧率稳定性更高
  • 网络兼容性:
    • 麒麟芯片支持更广范围的4G频段
    • MT6755在CDMA网络兼容性上有先天优势

六、用户场景选购建议

  • 预算敏感型用户:
    • 选择搭载MT6755的机型可节省300-500元预算
    • 适合基础社交、影音娱乐使用
  • 重度游戏玩家:
    • 优先麒麟650以上型号,帧率稳定性提升显著
    • 注意散热设计对游戏体验的影响
  • 长续航需求者:
    • 麒麟650机型续航优势明显
    • MT6755机型需搭配≥3000mAh电池
  • 网络特殊需求:
    • CDMA用户首选MT6755方案
    • 国际漫游建议选择麒麟芯片

七、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 制程升级:预计2024年12nm/7nm中端芯片普及
  • AIGPU技术:麒麟9000SE已实现AI图形增强
  • 5G过渡:现有4G芯片将在低端市场持续活跃至2025年
  • 生态整合:华为鸿蒙系统对麒麟芯片的深度优化将持续扩大

八、总结与选购指南

MT6755凭借价格优势仍适用于入门级设备,但在性能和功耗表现上落后于麒麟650系列。对于追求均衡体验的用户,建议选择麒麟650及以上型号;若预算有限且需求简单,MT6755仍是可行之选。购买时需重点关注散热设计、电池容量及系统优化程度,这些因素对实际体验的影响往往超过纸面参数。

PC400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