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把主题教育开在防汛前沿

2020-01-27 23:59:03 96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福建:将主题教育融入防汛实践 探索防灾减灾新路径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受季风气候影响,每年汛期面临台风、暴雨、山洪等多重自然灾害威胁。2023年,福建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创新性地将"主题教育"与防汛救灾工作 […]

福建:将主题教育融入防汛实践 探索防灾减灾新路径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受季风气候影响,每年汛期面临台风、暴雨、山洪等多重自然灾害威胁。2023年,福建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创新性地将"主题教育"与防汛救灾工作深度融合,在实战中检验理论学习成果,形成了"党建引领+科技赋能+群众参与"三位一体的防汛新模式。

一、筑牢思想根基:构建防汛工作新理念

  • 理论学习与防汛实践同频共振
  • 全省各级党组织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重要论述》纳入专题学习计划,通过"防汛夜校""一线课堂"等形式开展情景式教学,累计组织专题研讨860余场次。

  • 建立"双责任"工作机制
  • 推行党政领导包保责任制与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制,明确45名省级领导挂钩重点区域,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防汛指挥体系。

  • 打造"红色堤坝"工程
  • 组建由党员技术骨干牵头的132支防汛突击队,设立378个党员责任岗,在重点水库、地质灾害点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

二、强化科技支撑:构建智慧防汛新格局

  • 建设"天眼"监测系统
  • 投入2.3亿元建成全省统一的防汛指挥平台,整合气象卫星、雷达监测、物联网传感器等数据源,实现每10分钟更新一次雨情水情数据。

  • 开发智能预警模型
  • 运用AI算法建立洪水淹没仿真系统,提前48小时精准预测流域内涝风险区域,预警准确率达92%。

  • 推广"掌上防汛"APP
  • 开发集实时预警、避灾路线导航、物资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应用,注册用户突破800万,紧急情况下可发送靶向短信至受影响区域。

三、深化群众路线:织密群防群治网络

  • 实施"敲门行动"
  • 组织基层干部逐户走访排查老旧房屋、低洼地带住户,建立特殊群体转移"一对一"帮扶台账,完成2.1万户重点家庭安全评估。

  • 开展"防汛明白人"培养工程
  • 对全省1.2万名村干部进行应急处突专项培训,编制图文并茂的《防汛避险手册》,发放到3800余个行政村。

  • 建立社会力量协同机制
  • 与蓝天救援队、电力抢修队等13家社会组织签订联动协议,组建230支民间防汛志愿队,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应急体系。

四、典型案例分析:2023年"杜苏芮"台风防御战

  • 科学决策显成效
  • 面对超强台风,指挥部提前72小时启动应急预案,运用三维建模预测风暴潮影响范围,成功转移沿海养殖人员15.6万人。

  • 精准调度保平安
  • 通过水库群联合调度系统,科学控制溪源水库泄洪流量,在保证大坝安全前提下减少下游淹没面积达68平方公里。

  • 快速响应减损失
  • 灾后3小时内组建32支专业抢险队,48小时内完成主要交通干线抢通,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

五、经验启示与未来展望

  • 党建引领是根本保障
  • 将政治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组织优势,确保关键时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 科技赋能提升效能
  • 持续加大智慧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推动5G、无人机等新技术在防汛领域的深度应用。

  • 全民参与凝聚合力
  • 常态化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 长效机制持续完善
  • 计划三年内完成全省18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200个标准化防汛物资储备库。

六、致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

福建省通过将主题教育与防汛工作紧密结合,不仅有效应对了2023年的严峻汛情,更探索出一条新时代防灾减灾的新路径。这种"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工作方法,为全国防汛救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未来,福建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构建"防抗救"一体化的现代化防汛体系,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更加坚实的屏障。

PC400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